核心规则:
一、所有侦测和反侦测手段,都具有各自的“侦测等级”和“反侦测等级”,这根据其支线等级决定。
二、侦测和反侦测手段都分为四种本质:自然、科技,魔法,特异。当双方的本质不同时,进行侦测的一方视为支线提升了一个级别。
三、侦测手段是指原本就提供能够进行直观观察的感知能力的手段。如果该手段本身就不能进行模糊或精确定位,则此规则不会令它变得能够定位。
核心概念:
定位目标:玩家知道一个目标的位置,称为定位目标。定位分为精确定位和模糊定位。
精确定位:精确定位指确切知道目标的位置。一般来说,对人类而言,如果能清楚明确且真实地看清目标,则可以定位它。人物可以无碍 地攻击被定位的目标,或者对其使用那些“指定X个目标/指定范围内X个目标”的法术或能力。人物总可以精确定位一个位置(比如“我面前五米、高三米的地方”)。
模糊定位:大概知道目标的位置称为模糊定位。这意味着人物知道目标的大概方位,但不清楚具体位置。对人类来说,看不到人但能近距 离听到持续的说话和嘈杂声,就有可能模糊定位。人物可以攻击被模糊定位的目标,但成功数、附加成功和产生的效果点数都只计算一半 ,向下取整。人物也可以选择模糊定位的目标作为指定目标法术之目标,但法术只有一半概率成功(然而,如果法术范围描述为“范围” 或“范围内每个目标”,则照常生效)。
无法定位:人物完全无法知道目标的位置。就人类而言,这意味着他看不到、听不到敌人,并且没有任何可供分析的数据。人物可以假定目标在某位置并进行攻击,若目标恰好在那个位置,则视为模糊定位。但人物不可能将他指定为法术的目标(然而,如果法术范围描述为 “范围”或“范围内每个目标”,则照常生效)。
如无特别说明,以人类为基础的人物只能用视觉进行精确定位。
目盲的人物无法以视觉定位目标。耳聋的人物无法以听觉定位目标。
侦测与反侦测对抗:
对抗分为以下三个阶段:
第一阶段,确定反侦测方的反侦测能力:
通常意义上,反侦测能力意味着侦测方无法侦测到目标,使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反侦测方“隐形”了。
而将其“隐形”的手段,则是其反侦测手段。
第一阶段需要先确定反侦测方是否拥有反侦测手段。
也就是说,如果在同一环境下的所有目标皆不具备反侦测手段,那么等于所有角色都暴露在其他角色视野内,那么就没有必要使用侦测对抗规则。
若有角色拥有反侦测能力,那么需要确定该角色的反侦测能力本质以及等级,之后让我们进入第二阶段。
第二阶段:确定侦测方的侦测能力。
在这一阶段,我们将对侦测方的所有侦测能力进行列举。
然后将其所有侦测能力与目标的反侦测能力已经对比。我们将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进入第三阶段。
当侦测方的侦测能力比反侦测能力支线等级高时,则反侦测方直接被侦测方精确定位。
当侦测方的侦测能力与反侦测能力支线等级相同时,则反侦测方直接被侦测方模糊定位。
当侦测方的侦测能力与反侦测能力支线等级低时,则反侦测方获得其反侦测能力,侦测方无法定位反侦测方。
在本阶段,若侦测方没有精确定位反侦测方,则进入第三阶段。
第三阶段:双方技能对抗
此时,由反侦测方进行敏捷+隐藏(躲藏)检定对抗侦测方的感知+调查(侦查)检定。
侦测方胜出的情况下,若侦测方已经在第二阶段模糊定位反侦测方,则现在可以对反侦测方精确定位。若第二阶段无法定位,则现在可以模糊定位。
请注意双方的技能对抗受到以下能力影响,这些加值和减值都可以叠加:
反侦测方由于处于“隐形”状态,其躲藏技能的相关所有检定获得10DP环境加值。
四周环境嘈杂,侦测方承受2DP环境减值。(若侦测方没有听觉,则无法获得本减值)
反侦测方上回合使用过攻击,施法或者类似动作,将为侦测方带来2DP环境加值。(若侦测方没有听觉,则无法获得本加值)
反侦测方上回合发出过声音(如说话),将为侦测方带来2DP环境加值。(若侦测方没有听觉,则无法获得本加值)
反侦测方散发异常的气味,将为侦测方带来2DP环境加值。(若侦测方没有嗅觉,则无法获得本加值)
反侦测方上回合移动速度超出自己速度的一半,将为侦测方带来2DP环境加值。
反侦测方在侦测方的模糊范围内,将为侦测方带来1DP环境加值。
反侦测方在侦测方的敏感范围内,将为侦测方带来1DP环境加值。